来源:证券日报
主持人陈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物流运输不畅、订单履约率下降、资金链紧张等阶段性困难。在此背景下,各部门多措并举紧扣稳住外贸基本盘,通过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出口信贷投放等,精准打通“堵点”,力求做到稳企业、稳信心、稳预期。
本报记者刘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国对外贸易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据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有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往年1月份、2月份进出口数据会出现波动,但总体平稳。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延期,订单取消及延迟交货等情况增加,导致出口增速下滑,预计全球疫情的扩散对国内的出口影响还将持续。
而在进出口数据双双下降的背后,是我国外贸企业承压。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包含“进出口”,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共有近500万家,近10年,我国外贸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年增速维持在20%-30%之间。不过,突如其来的疫情,放缓了外贸企业的发展脚步。2020年2月1日-4月1日,我国共新增8.3万家外贸企业,同比减少24.41%。此外,还有1.2万家外贸企业在此期间注销、吊销。
外贸企业的艰难处境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多次对外贸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提出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降低费率等措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也明确,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行业等的信贷支持。在政策引领下,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也积极支持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
今年3月18日,中国银行发布了《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稳外贸”工作的若干措施》,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措施共有13条,包括大力开展押汇、贴现、保理、票据、流贷等短期资金融通便利,纾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投放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为企业新增订单下的出口前风险进一步提供保险保障和融资支持组合方案,为投保中信保综合险项下出口前附加险的企业优先办理出口订单融资业务等。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信银行了解到,近期该行出台七大措施积极支持疫情期间“稳外贸”工作,其中就包括与旗下互联网银行百信银行升级“结算+百信融资”产品,为进出口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分行授权和总体额度,加速外币贷款、进出口押汇等产品投放,加强对困难企业的纾困力度;深化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接合作,为已投保出口贸易险等险种的企业加大融资支持等。
江苏银行3月份时也推出了10条举措,以专项信贷、“非接触式”服务、多元化产品等方式支持外贸企业的金融需求,用高质量跨境金融服务助力“稳外贸”。此外,还有浦发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都通过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供给、提升跨境服务质效等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
除银行外,保险业也在不断为外贸市场注入力量。为了缓解外贸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迅速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涵盖承保、理赔、融资等诸多层面,全力帮助小微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作为“外贸大市”,浙江宁波拥有超过数十万家小微企业,疫情给企业复工带来了较大影响,但随着中国信保理赔服务绿色通道的落地,广大小微企业复工有序推进。2月10日,宁波复工首日,19家企业收到了中国信保的总计800余万元的赔款,这是中国信保加急受理并向宁波中小微企业集中支付的首批赔款。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以来,产业链上下游部分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问题,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增强金融支持和服务,畅通产业链资金流,提升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整体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中之一是加强金融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支持“稳外贸”作用,增加外贸信贷投放,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拓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