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796到2838点,上涨1.50%。
这是本周(2020-4-13至17日)A股市场的走势。
从3月19日的外围冲击下的最低点2647点,到4月17日2838点,上涨7.21%。
这是A股在最近一个月的表现,缓慢抬升,但过程反反复复。
一言以蔽之,最近一周,乃至最近一个月以来,A股震荡反弹,大盘展开了筑底反弹的攻势,市场反弹的趋势逐步确立,但上攻仍乏力。
在此阶段,政策的重心和市场的投资逻辑已有所转变。有机构受访时认为,长线资金可买进,短线资金也无需过度担忧。机构建议重点包括基建、消费、科技等领域。
A股探底反弹了?
今年以来,市场的波动主要由疫情发展为主导。
回顾第一季度,年初的市场风格延续了2019年下半年的科技成长脉络,以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自主可控为三条主线。
2月3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大跌7.73%,随后大幅上涨至2 月底,市场出现了第一个拐点。由于海外疫情蔓延,叠加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外围股市巨震,美股10天4次熔断,但在3月底至4月初,随着各国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海外流动性危机缓解,海内外市场开始逐步反弹。
目前国内全面复工复产,经济在缓慢恢复,资本市场也正处于缓慢修复进程中。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A股已经两次探明底部:
一次是2月4日中国疫情底2685,一次是3月19日全球流动性底2647。
此后,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缓慢且反复。这导致3月以来A股为上攻乏力,延续着慢长而反复的震荡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内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前值增6%。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15.8%,前值降20.5%。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较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1-2月为降24.5%)。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
一季度GDP数据不佳,已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是GDP越差越会增加逆周期调节的预期,靴子落地,叠加外围市场逐步企稳反弹的提振,4月17日(周五)当天,大盘放量上攻,上演了一出利空出尽是利好的行情,三大股指悉数上涨,A股反弹的趋势进一步得到了确认。
国信证券指出,过去一个月,市场主要关注的实际上并不是短期一个季度或者两个季度的现金流冲击,而是相对中期现金流稳定的品种。这种逻辑下,典型的就是医药和必需消费品板块领涨,过去一个月,这两个板块的涨幅分别为14.1%和13.8%。
配置什么?
接下来,投资的逻辑已改变,该怎么配置资产?
“展望二季度,如果政策的重心从货币宽松转向了财政刺激,那么市场的投资逻辑也有可能会从‘分母端’转向‘分子端’,即有可能从寻找极低利率下的盈利相对稳定品种,转向寻找财政刺激下有景气度大幅好转的品种。”国信证券认为,
国信证券指出,在2020 年,后续财政政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考虑到目前房地产政策的特殊情况,基建、新能源车、5G 手机等非常有可能是广义财政政策的重点方向。
博时基金建议,A股结构配置考虑两条线索:一是受疫情影响较小或者受益于政策且业绩较确定的行业,如必需消费、农林牧渔、医药、汽车、通信、基建产业链等;二是选择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守行业,如电力、金融等。
海富通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表示,配置上,可以重点关注逆周期调节政策对悲观预期的修复,以及业绩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在基本面上重点把握三点:
(1)内需,届时逆周期调节相关的基建、地产均有望出现阶段性表现,回避外需相关标的。
(2)关注未来基本面确定性强的细分行业,包括医药和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领域。但医药板块估值目前偏高,需注意择股和空间问题。食品旅游等目前位于低位,但预计随着经济活动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恢复,后期会逐步回温,可以适当关注。
(3)科技成长板块,较前期高点跌幅高达30%的情况下,目前股价已处于相对低位,但科技创新还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在海外疫情控制住之后,若后期风险偏好回升,可适当关注电子、半导体。
光大证券认为,当前A股市场估值所隐含的增速预期已低于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建议长线资金可继续买进,短线资金也无需过度担忧。
光大证券建议,配置上:
(1)继续关注逆周期抓手的纯内需标的,包括新老基建、汽车和地产;
(2)“数据强”出现之前,基本面确定性强医药和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领域仍可关注。
(3)如果欧美经济二季度出现休克,从供应链的角度,关注汽车等交运设备、化学化工、医药医疗设备、航空航天以及农产品领域补空缺可能。
(4)10年期国债利率较低,适当关注高股息板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